弥漫性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反式脂肪酸真的对人体有危害嘛,危害有多大 [复制链接]

1#

其实,大家对反式脂肪最关心的无非就是这3个问题: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哪些食物里有反式脂肪?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反式脂肪?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反式脂肪。

一、什么是反式脂肪?

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合而成的。脂肪酸主要有两种: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

天然的不饱和脂肪酸,大多以「顺式」键结构存在,双键上两个相邻的氢原子位于同一侧面,称之为顺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一个或多个双键呈反式结构,也就是双键上相邻两个氢原子位于不同侧面,因而得名。

二、反式脂肪只存在于加工食物?

人们往往以为,反式脂肪只存在加工食物里。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其实,反式脂肪的来源真不少。

1、天然来源

没想到吧!

很多天然食物里也有反式脂肪。比如反刍动物(如牛、马、羊)的脂肪组织和乳制品中,就有少量的反式脂肪。

这是因为饲料中的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在牛羊胃中,经过细菌的氢化作用,也会形成反式脂肪酸,比如牛奶中的脂肪,就有2-6%是以反式脂肪存在的,牛肉和羊肉脂肪中也有3-9%是反式脂肪。

2、人为加工

这里主要指油脂的氢化加工。我们平时“吐槽”最多的就是这类。为什么要氢化油脂呢?

这还得从动植物油的优缺点说起。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但熔点低,且容易酸败变质,所以在食品加工中非常受限。

而动物油脂保质期长熔点高,但价格更昂贵。

于是,人们就发明了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植物油氢化。所谓氢化,就是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给植物油中的不饱和双键提供氢原子,让它变得饱和。油脂氢化工艺,可以使脂肪酸从顺式变成反式。

这样氢化出来的油脂,不仅价格更便宜,而且结构稳定,能在室温下保持固体状,做出来的食品,口感更加酥松味美,保存期限也更长。不过!这也产生了反式脂肪酸。

3、其他来源

植物油在精炼脱臭过程中,通常需要在℃-℃下高温处理2小时,这也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反式脂肪酸。

另外,日常料理中的高温煎炸或反复煎炸,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而且加热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就越多。

三、反式脂肪到底哪儿不好?

1、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浆中的甘油三酯、低密度(坏的)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降低高密度(好的)脂蛋白的含量,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美国一项关于缺血性心脏病,与反式脂肪酸摄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致命性缺血心脏病,与持续摄入工业反式脂肪酸密切相关,而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降低,与反式脂肪低摄入显著相关。也有研究证明,反式脂肪酸与冠心病死亡呈显著正相关。不过这里主要指人工合成的反式脂肪酸。

2、诱发糖尿病

大量研究证实,反式脂肪酸导致糖尿病的主要机制,是降低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造成胰岛素抵抗发生。美国糖尿病协会一项针对16名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周干预实验发现,高反式脂肪酸的膳食,会导致餐后胰岛素的高应答,诱发糖尿病[2]。

3、增加癌症风险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胆结石等疾病的风险。年哈佛研究者指出,摄入大量反式脂肪酸,会使前列腺肿瘤患病率提升%[3]。

4、导致肥胖

一项针对名4-5岁西班牙儿童研究发现,人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超重呈正相关。但是,天然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则和超重之间未发现显著关联[4]。

四、哪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呢?

氢化油常常应用于烘焙油炸食品中,比如威化饼干、夹心蛋糕、蛋黄派、代可可脂及巧克力制品、冰淇淋、炸薯条、蛋挞这些食物,都可能有反式脂肪酸。尤其要注意标签中,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氢化植物油”“植脂鲜奶油”“植脂末”等字样的食物。

这里尤其要注意,包装上写着“0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并不等于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酸。根据我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当反式脂肪酸含量≤0.3%时,其含量标示为“0”。也就是说,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或者等于0.3克就可以标示为“0”。如果是标有零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中,其实也可能含有0.3g/g反式脂肪酸。

五、应该如何看待反式脂肪?

很多人对反式脂肪的担忧,主要源于前两年世卫组织的报道。当时世卫组织估计,每年有50多万人,因摄入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

所以,我们平时摄入反式脂肪多吗?

牛羊肉也不能吃了吗?

1、不用过分担心天然的反式脂肪

虽然牛羊的肉类或乳制品中,也有反式脂肪。

但并不代表要尽量少吃牛羊肉和牛羊奶了。首先是因为其中的含量实在太少了。

另外研究表明,天然来源的反式脂肪酸,可以在体内代谢过程中通过去饱和转化成为共轭亚油酸,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2、中国人反式脂肪吃得不多,但不能放松警惕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应低于1%。对于一个普通成年人来说,大约相当于每天吃2.2克反式脂肪。

而且世卫组织还在年宣布,未来5年内全球范围内消除食物中的反式脂肪。

那中国人平时反式脂肪吃得多吗?

其实不多。根据调查,中国居民平均每天摄入反式脂肪1.06克,其中城市居民1.44克,农村为0.92克[5],远低于世卫组织的推荐值。

也比很多欧美国家吃得少。比如北美居民,每人每天消费反式脂肪3-13g。(看来还是美国同胞,垃圾食品吃得多啊!

不过上面也只是国人反式脂肪的摄入平均值,如果个人饮食不注意的话,摄入超标也是分分钟的事。

比如如果在每日推荐摄入量25克食用油的情况下,每人每周摄入一杯奶茶(mL)、一份威化饼干(58g)、一个夹心蛋糕(g)、一个蛋挞(30g)、一份炸薯条(g)。粗略估算平均每天的反式脂肪就达到3.44克,远超世卫组织的每日推荐量了[7]。

最后,平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2点

1、控制烹饪条件。

日常烹饪加工中,应尽量避免油炸或高温等烹饪方式,掌握合适的烹调时间和温度,并减少反复煎炸的次数。

2、控制含反式脂肪酸食品的摄入。

少吃加工食物,如威化饼干、夹心蛋糕、蛋挞、炸薯条等。选购前,仔细查看营养标签,尤其要留意配料表中含有“氢化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等字样的食物。

最后的小结,反式脂肪不仅仅存在加工食物里,其实天然食物里也有。

但是,天然食物的反式脂肪相对安全,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中国人其实反式脂肪吃得不多,但平时生活中,还是要注意烹饪条件,少吃加工食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