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1-14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CSD)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全国约余名皮肤性病学医师参加这一学术交流的盛宴。
医院皮肤科共10余名专家、中青年医师、研究生代表参会,主持5次分会场专题,6名医师参与场大会发言,孙小燕博士获得年度优秀研究生二等奖,李*博士获得年度SCI论文三等奖,充分展现了我科的实力和风采。
医院皮肤科参加CSD人员及部分同门合影
5月11日下午,儿童学组继续医学教育学术交流专场上半场由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涂亚庭教授、首都医科医院赵佩云医院汤建萍教授共同担任主席。涂亚庭教授就“先天性梅*的相关问题”做了专题讲座。涂亚庭教授对先天性梅*特异性皮疹如何早期识别,先天性梅*需要进行哪些血清学检测,以及先天梅*患儿的治疗方案选择就中美最新指南进行了深入解析,受到与会同仁一致好评。
儿童学组继续医学教育学术交流专场下半场,陈宏翔教授阐述了“儿童特异性皮炎治疗中的热点问题”。
陈宏翔教授引导大家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目前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的孰优孰劣?儿童AD抗组胺药物是否有必要使用?肠道菌群失调是否与特应性皮炎有关?儿童光疗是否安全?生物制剂的何时使用?深入浅出的演讲,与代表就AD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热烈的研讨分析,使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病理学组举办的活动也非常吸引人,*长征教授于5月13日,14日在欢悦B厅及喜悦A厅进行了病例展示及专题汇报“躯干部表现为多发性结节或斑块的一组疾病”,*教授以七组疾病向与会者详细讲解好发于躯干部位的多发性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病、发疹性胶原瘤、播散性*瘤、皮肤转移癌、丛状血管瘤、皮肤浆细胞增多症、造血系统肿瘤等一系列疾病,让与会皮肤病理医生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躯干部多发结节或斑块的系列疾病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
5月12日相悦厅举办的区域疑难病例荟萃(华中地区),*长医院陈柳青教医院施为教授一起主持,陈思远教授进行“面部浸润性斑块结节一例”的病例报告,华中地区的病例报道质量很高,在场者座无虚席,专家点评到位,与会者不仅学习了少见病例,更学习了专家的诊断思路。
5月12日在会场,聚焦专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皮肤病及嗜中性粒细胞皮肤病专题中,陶娟教授也参与主持并进行发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策略”,由一个病例为切入点,和大家分享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策略、难点。整个会场气氛热烈,大家对这一专题反响很好,切实解答了临床上的疑问和难题。
5月13日上午皮肤肿瘤专场(疾病研究中心),涂亚庭教授,医院医院的陈翔教授一起进行了专场主持,陶娟教授就“微针与皮肤肿瘤”进行了专题汇报,介绍了微针作为全新的载药工具,从美容到疫苗、检测、肿瘤治疗的应用,让在场听众耳目一新,从多个角度了解了微针这一新兴技术在皮肤肿瘤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5月13日下午,在温德姆酒店宴会厅A的海归专场,医院高天文教授,医院的满孝勇教授与陈宏翔教授一起担任主持。陈宏翔教授进行“UV-tanningpathways与临床的联系”的精彩发言,通过美国总统特朗普肤色从白色到棕色的例子,生动地介绍了tanning这种被欧美人推崇的文化,从而引入了演讲的主题“UVtanningpathway”。而后陈教授向大家介绍了MC1R/BRAF在红发白人黑素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pheomelanin在肿瘤发病中的机制、MITF在抗衰老、美白中的作用等主题研究。
另外,陶娟教授、陈宏翔教授等在Poster交流汇报,自由投稿、恩瑞特杯中青年皮肤科医师授课大赛中担任讨论及点评,向参与者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带动了会场的气氛,语言风趣幽默,大家都表示受益良多。
我科还参与医学会多项学组及委员会活动,青委会委员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活跃。
性病学组活动,我科成为中华医学会梅*研究中心成员之一,并向我科涂亚庭教授颁发中华医学会梅*研究中心PI证书。
皮肤影像学组成立中国人群影像资源库项目组,陶娟教授也成为项目组协作专家组专家。
我科博士研究生孙小燕,李*,分别获得年度优秀研究生奖二等奖及年度SCI论文奖三等奖。
最后还不得不夸一下我们的宣传小分队,陶娟教授带领我科朱今巾、周诺娅等积极加入年会宣传中心的工作,承担了专访小记者以及微视频采访工作,受到一致好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年会CSD一直是皮肤学界的年度盛会,今年整整八十年载,峥嵘岁月,见证了我国皮肤病学发展的历史和辉煌。
巧的是去年年底我科进行了医院周年院庆活动,也对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我们的历史是医学会皮肤病分会历史的一个小小缩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今天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和高度,更应怀着感恩和的心,一路前行,为我国皮肤科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