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在研肿瘤药创新性分析 [复制链接]

1#
11月5日,清华大学陈晓媛研究员团队、吴一龙教授以及医药魔方合作在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rendsinoncologydruginnovationinChina》的文章,该文章对中国肿瘤药物研发创新趋势进行了分析。

(点击图片查看全文)

文章立足中国肿瘤药物创新药管线,依托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从靶点、适应症、产品类型、研发机构、临床需求等多个维度对中国肿瘤药研发创新趋势进行了整体分析。文章为了更好得阐释创新程度,我们将药品分为first-in-class(FIC)和Me-too两大类。一般来说,FIC是指具有创新作用机制或者创新适应症的产品。目前,业界对于FIC并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同时,整体分析时确定最早的创新机制或创新适应症产品较为困难,尤其是个别类别的药品均处于临床开发阶段中。为了能够清晰的界定药品的创新类型,文章中将FIC定义为更宽泛的概念,具体为针对该靶点尚无药物获批或者与已上市药品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Me-too定义为与已经批准上市的药物具有相同的靶点和相似的作用机制的药物。例如,PD-1/PD-L1单抗已有药品获批上市,则所有在研的PD-1/PD-L1单抗均会被归为Me-too产品,但在研的PD-1/PD-L1单域抗体、靶向PD-1/PD-L1的双特异性抗体等则被定义为FIC产品。类似地,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被定义为Me-too(因Kymriah等已获批上市),而靶向BCMA的细胞疗法因全球领先产品仍处于NDA阶段,而同类产品均被归为FIC。这种分类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不同类型药品的创新程度。文章在发表之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