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文读懂丨免疫相关肿瘤反应评估标准 [复制链接]

1#

导读

随着肿瘤精准治疗日益受重视,越来越多的靶向和免疫药物被应用于临床实践。接受免疫治疗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传统细胞*性治疗不同,可能会表现出延迟反应,假性进展或新发病灶等,这些新型治疗反应模式使得传统标准,如WHO和RECIST在检测肿瘤负荷变化方面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实体瘤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irRECIST)和免疫相关反应标准(irRC)应运而生,以有效监测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

RECIST标准

过去的三十年中,诊断性影像学反应评估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WHO标准引入了基于肿瘤径线乘积(SPD,即:肿瘤最大长径乘以与之垂直的最长径)评估肿瘤负荷以及通过治疗过程中从基线开始的变化来决定治疗效果的概念。

然而,WHO标准却为常规应用带来了挑战,如评估肿瘤负荷时缺乏有关需测病灶的最小尺寸以及总病灶数量的定义。为克服这些局限性,美国癌症研究所,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和WHO于年提出了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RECIST弥补了WHO标准的缺陷,并制定了肿瘤反应评估具体指南,同时也简化了肿瘤测量。

RECIST1.1

尽管RECIST在评估各种实体瘤反应反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它的主要缺点在于其主要用于评估细胞*性治疗后肿瘤缩小疗效的评估,而对于测量除萎缩外的抗肿瘤活性并非最佳标准。此外,监测肿瘤负荷变化的一维方法未考虑诸如肿瘤增强等其他参数,这样就需要不断修订RECIST。

基于约名患者的数据库统计学分析(包括新病灶,淋巴结,骨病变和囊性及坏死病变的更新评估),年制定了修订版RECIST,即RECIST1.1。这些标准将治疗成功定义为肿瘤负荷减轻,且无任何新病灶,治疗失败定义为早期肿瘤生长和新病灶出现。

irRC

相较于细胞*性治疗,免疫治疗反应相关肿瘤负荷主要差异之一为适宜反应滞后时间较长,将持久稳定疾病(SD)视为抗肿瘤活性的代表。免疫治疗相关的另一个非常规反应是初始治疗阶段,预先存在的病灶扩大以及新病灶发展,按照传统标准,该疾病将分类为进行性疾病(PD)。

然而,免疫治疗初始阶段,肿瘤负荷增大或新病灶发展的原因可能是短暂爆发,并且在组织学基础上解释为肿瘤生长直至出现足够免疫反应或瞬时免疫细胞浸润。新病灶出现归因于T细胞浸润入肿瘤沉积物中。这类反应不应归类于进展,而是假性进展。假性进展患者通常无症状,而真进展患者会表现出临床恶化症状。4-6周短期随访通常可证实真性与假性进展。

为解释这些免疫治疗制剂的差异,肿瘤学家,免疫治疗专家和监管专家组成了多学科小组,讨论并制定了“免疫相关反应标准(irRC)”。irRC是第一个基于改进的WHO标准建立的免疫特异性标准,适用于评估对免疫治疗的疗效。其重点是irRC允许出现新病灶,不再被视为疾病进展,而是纳入总肿瘤负荷的测量总和。而在疾病进展时,规定≧4周连续两次观察肿瘤负荷是否增加≧25%,再确认是否是真的进展。

免疫相关标准与传统标准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a)由于免疫治疗反应可能延迟,因此应进行连续两次(时间间隔至少4周)进行疾病进展或肿瘤治疗反应的影像学评估;

b)新病灶出现并不一定表示免疫治疗患者进展。为评估肿瘤负荷深层次变化,应至少在4周后进行随访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新病灶;

c)符合肿瘤大小标准的新病灶被评估为“新的可测量病灶”并纳入“总肿瘤负荷”。免疫反应标准类似于确定基线时总肿瘤负荷的传统标准,包括筛选可测量(靶标/指标)或不可测量(非靶标/非指标)病灶。

irRECIST

尽管irRC标准取得一些可观的成效,但双径测量法存在很大弊端,双径测量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夸大肿瘤的实际变化程度,尤其当病灶变化很小时,可能会误将患者归类为PD。此外,单径测量离散程度低,可重复率较高,并且与肿瘤细胞数目变化更为密切。基于此,irRC标准自提出后没有获得一致广泛应用,年欧洲内科肿瘤年会上研究者首次提出了将irRC和RECIST标准改革为实体肿瘤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irRECIST)。

iRECIST标准

虽然此后使用irRECIST标准的临床试验在不断进行,但仍始终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飞速发展,免疫疗效评价再次遭遇挑战:

疗效评价时是否需要测量所有新发病灶;

首次疗效评价时间点和最佳反应时间(iBOR)如何确立;

出现新病灶后再次评价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基于以上的问题,促使新的更符合临床实践的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的诞生,年初RECISTworkinggroup正式提出iRECIST标准。

与RECIST1.1标准相比,iRECIST引入了iUPD概念(待证实的疾病进展),之前在RECIST1.1标准中该现象被归入疾病进展(PD)。如果患者出现疾病进展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的把它定义主PD,而做未证实的疾病进展iUPD。并对它的原病灶或新出现的病灶进展评价,看是否达到iCPD(已证实疾病进展)。iRECIST标准首次系统的具化了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方法,使假性进展的患者有机会继续获益于免疫治疗,并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超进展的漏诊。

表1不同评估标准对比

imRECIST标准

年的imRECIST标准进一步提出了TBP和imPFS的概念,TBP指疾病进展后继续治疗,该标准首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