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偲程
觉性,让心醒着。当业风吹来的时候,摆个姿势就可以了。
——阿姜甘澎
当今泰国最知名的禅师隆波巴牟尊者说,在隆波田动中禅的体系里,阿姜甘澎是最擅于指导也指导得最好的禅师。
阿姜甘澎具有某种天赋,其开示时,无论主题是随意或聚焦,都会准确指向在场者的个人难题,甚至是头一天或一小时前的困惑所在。这一现象对于常随其侧的人,是极普遍的情况;而对于亲身经历者来说,则是极难忘怀且深感得到指引之处。
他不是那种只能远观的老师,因此,无须停在远距离以怕会打破想象。事实上,越贴近他、跟随其越久,越了解“确定无疑的醒着”是何意思。
你会发现真有这种人存在。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体状况如何,他的心都是完全离于苦的,并且完全关心别人;仿佛天空,拥抱万物却未羁绊于一丝羽毛。他的心也是如此,全然慈柔地面对人、事、物(而非排拒或独善其身),却又对一切没有任何的黏着。
相对于他传奇般的生命示现,许多“道理正确”的心灵/灵性鸡汤,看起来显得苍白无味;而你心底半信半疑的目标,就清晰的呈现在那儿。
身教胜于言教。阿姜老师用整个生命共振着每一颗来到他跟前并且渴望醒来的心。
阿姜甘澎在泰国指导隆波田禅法已多年,他的遭遇见于自传《残障身·明亮心》。24岁那年,这位船民的孩子刚刚成为国立大学的体育老师,由于一次跳水的意外,导致脊椎第五节以下全部瘫痪。
当时医生的判决是:在无并发症的前提下,他最多可活五年。然而奇迹般的,卧床约十六年之后,他仍然活着,并且按照佛陀在《大念处经》开示的原则实践正念觉知。由于无法移动手臂,他只能躺在床上依靠翻动手掌来建立觉知。就这样,他克服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经历层层递进的阶段,抵达目的地——苦的止息。
导致他瘫痪的事故已过去35年,“最多五年可活”的判决缩短成一次又一次“最多6个月”之类的宣判。可是许多“6个月”过去了,他还在这里指导着有所需要的人——带着接纳、放松和自然。
以下是几则真实的小故事,以及他的片段开示
※※※
阿姜的语调总是不急不徐,有着特别的穿透力,落在心上的那种“穿透”——温暖之中含有力量,宁静之中含有灵动。谈到心苦时,他说:
苦,是因为总在回头看,看旧的东西,看失去的过往。完全被这样的念头带走而错过当下。每个人都喜欢新东西,但每个人都在念头里抓住旧东西不让它走。它已经走了,你只是用回忆的念头把已逝的东西抓来挡住现在。事实上,每个片刻都是新的,完全崭新;只因为念头挡住了你去看到每时更新的当下。苦,其实是“心”病;阿姜这里有治愈心苦的药。当你需要时,就来。
※※※
某人过生日,阿姜不知从哪里“变”出一块蛋糕,又拿出礼物,说了如下的祝福:
我自己很久没过生日了。人们过生日是为了庆祝,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我来说,现在的每一刻都是重新诞生、每一刻都是新的,每一刻都是庆祝的时刻,无须再设立专门的日子来庆祝。希望这也是你最后一次过生日,希望以后的你,每一刻都是重生,每一刻都是新的,每一刻都是庆祝的时刻。
然后,他继续说:用觉知建立当下的重生。无须比较每个人的修持速度,跑得太快却不持久是没用的。慢,却步步踏实,才会走到终点。不用希求成就,那是毫无帮助反成干扰的念头。无须在“果”上用力,只要在“因”上累积。“因”被满足,“果”自获得。
※※※
某日,阿姜的左眼下面发现棕黑色肿块,是脂肪瘤。不一会儿,医生来做手术,由于无法打麻药,只好直接开刀。手术结束后,有人关切地问:“听说您刚做完手术。”
阿姜笑了笑:“小手术。我的身体已经这样三十多年了,由于不能动,所以状况比较多,但这些都不是问题。”
“可是没有麻药的手术会不会很痛?”
他再次微笑,指指伤口,说:“这里痛。”又指指心:“这里没有痛。”
身苦,心不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