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最近跟着一诚新人训练营,回炉巩固学习,今天是打卡的第二天。
作业是:你入行的初心是什么?
我是在年入职明亚的,之前没有接触保险业,按照行内的说法是白板入行。说到入行初心,也就是入行的原因。
我为什么会想到来卖保险呢?
因为我自己买保险的过程非常曲折,可能浓缩了大部分人的,且听我回忆回忆。
说实话,往回推个10年,我也曾经对保险非常抵触,因为从懂事以来,所有听到关于保险的论调都是:骗人的、人情单,仿佛保险就是一个多余的商品,买保险的要么就是被骗要么就是人情所逼。
我对保险的改观是在年,跟大部分人一样的部分是因为我生娃了,不一样的部分是在我怀孕不久后婆婆就被确诊了癌症,孩子出生前就去世了。
一年里发生的这两件大事,一个让我肩上的责任更重更惜命,一个让我强烈的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有了孩子,就希望未来能够给她幸福的生活,因为经历了亲人在半年左右时间突然从健康到病重再到离开,也担心自己的生命无常,就这样,我和老公开始考虑买保险,为孩子和家庭上个防护锁。
那会儿,我们刚来广州工作几年,身边没有认识的人做保险,只是同事有个师姐在香港某诚,我们联系这位师姐后,没有具体看方案,老公直接当月就去香港投保了,保额10万美金。
他的这份保单现在看来买的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保费贵一些,但保额起码还有点用,这些年他的体检报告数据越来越不好看,现在想加保的没法加,还好当时买的不是10万、20万。(保额虽然不错,但缺了医疗、意外和身故保障,单单一份重疾险是很不够的,只是当时的我们完全不知,就以为他已经有了保险、有了很好的保障。)之所以提10万、20万这个数,是因为这两年帮客户或朋友做保单检视,非常多的家庭以为自己有充足的保障,实际上,只是买了一份重疾险,而且只有10-20万保额,这对于目前的一线城市来说,保障是相当低的。
有人可能问了,为啥你自己没一起买呀,实际上,我是一起咨询了的,只是当时因为刚生完孩子,体检报告之前的数据BMI偏高、甘油三酯超两倍标准值、B超轻度脂肪肝,所以某诚的师姐建议我晚些再投保,我当时虽然很渴望拥有保障,但也没办法。
至于孩子,我们考虑未来还有那么多年,香港保险*策不确定性,所以,想着就在内地选一家公司投保。我们当时是在小区的业主群里搜昵称找到两位代理人,一位是某邦的,一位是某诚的。那会儿保险经纪人还没有这么普及,群里找到的这两个代理我们是都不认识的,之前也没见过面,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