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最近在门诊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位患者,系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周身乏力,身重,恶心,不思饮食,最特殊的表现是口甜,口中时时泛甜水,影响胃口,食欲全无。
考虑患者系化疗伤脾胃,脾土受损,水湿内蕴所致,给予补中益气汤加苍术、佩兰、砂仁等药物随症加减治疗,症状逐步改善,食欲渐开,口甜亦明显缓解。
这是我近两年来遇见的第二例“脾瘅”患者了。在我们肿瘤科的患者中,各种口味的异常十分常见,比如口淡、口苦、口酸及口咸等,那么这些口味的异常是怎么形成的呢,各有什么特点呢?如何在临床上去把握这些特殊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呢?下面结合前辈师长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进行探讨。
平常我们所说的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觉,五行分别配属木、火、土、金、水,而五脏则分别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
虽然五味分属不同五行,属不同脏腑,但脾开窍于口,为胃之门户,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脏腑皆禀气于胃,所以五味的偏嗜多和脾胃有直接的关系。
口乃胃之门户,司咀嚼而知五味,五谷经口之咀嚼,胃之腐磨,才能化精微而充五脏,反之,五脏阴阳的偏盛偏衰,亦可通过胃反映于口而出现不同的味觉。
所以,口味的改变和所喜,可以反映脏气的盛衰,成为诊断的依据,而且可以通过对口味改变的治疗,调整脏腑功能的失调。
赵清理教授常把口味之异常感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之一,对味觉的辨证及治疗有深入研究,现引用于下:
口苦
苦为心火之味,但火常发于木,故口苦常见于胆热或肝火旺盛的患者。《内经》云:“此人数谋虑不决,故气上逆而为之苦”,还把口苦称为“胆”。又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可见,口苦一证,当清肝胆。常以小柴胡汤加*连、龙胆草、栀子治之。
口甘
甘为脾之味。口甘常是脾湿蕴热所致,《内经》称“脾瘅”。必以芳香清化治之。常用藿香、佩兰、茵陈、通草、枳壳、厚朴之类。
口酸
酸为肝之味。肝气偏胜则热,肝热则乘脾,脾之味为甘,甘遇热腐则为酸。故治当辛开苦降,清热燥湿,制肝兼渗酸腐。用左金丸加苍术、厚朴、神曲治之。
口咸
咸为肾之味。口咸往往是脾湿,土不制水所致,故当从脾肾治,用二陈汤加熟地、山茱萸、厚朴、苍术治之。
口麻辣
辛为肺之味。肺热则口内有辛辣味或有腥气,或伴见舌上有麻辣感,须清肺热。当用泻白散加*芩、桔梗、鱼腥草治之。
口淡
《内经》云:“脾和则口能知五味”脾与胃相表里,实际上口淡不知五味,饮食不香,是胃气虚的表现,当以六君子汤为主,视其寒热而治之。例如,口淡而流清水,属胃中虚寒,脾失统摄,治宜温中健脾,方以理中汤为主;口淡且腻,甚则呕恶,属胃中湿浊,用平胃散加藿香、白蔻仁治之。
口臭
若无口疮或牙痛病而口臭者,多为食积,胃火熏蒸所致。需以消食为主兼清胃火。用平胃散合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芩、连翘、石膏治之。
口涩
往往系风热搏结所致,用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即可。
口麻
“血瘀则刺痛,血虚则麻木”,故口麻为血虚不运所致。妇女产后或大失血后,多出现口麻。当用圣愈汤(四物汤加*芪、*参)治之。
以上是前辈对于口味异常的总结,对于我们临床辨证用药很有指导意义,而且这些口味的异常的病例,特别是对于我们肿瘤科的患者来说,更是屡见不鲜,此前徐竞男师妹曾经在
对于我本身来讲,也曾经有过咳嗽痰咸的经历。记得十多年前有次感冒后,遗留咳嗽症状未除,当时也未在意,孰料病久不愈,逐渐出现痰咸,痰多时时上犯,口服抗生素并应用中成药止咳化痰等寸效未见,无奈之下自煎中药,以金水六君煎方加减为治,十余付药方痰消咳止。
此外除口味感觉异常案例之外,临床中尚可见到口味嗜异,刘永铭医师曾经报道一例嗜咸症:
患者乔某,产后四个月,喜吃咸食超常人,每餐必食咸菜一大盘,而不嫌其咸,难以控制。否则不能进食,食后口渴不多饮。饮多则面见浮肿,渐感耳鸣、腰酸、膝软、神倦懒言,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缓,两尺按之尤弱。此乃下元虚损,命门火衰所致。
治宜温补肾阳法,方用金匮肾气汤加减:熟地20克,山药20克,云苓15克,泽泻15克,五味15克、肉桂10克,附子10克,山萸肉15克,五剂,水煎服。
服药后,患者食咸菜量已减,每餐可自控在一小盘左右。口渴,饮水量稍增亦未见浮肿,仍腰酸,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缓。效不更方,原方加用附子15克、肉桂15克,以增强温补之力。
三剂后,患者自诉食咸菜之量较常人稍多,肢渐转温,耳鸣、腰酸明显好转。查其舌质淡,无苔,脉缓,两尺稍有力。再将前方配成料药,炼蜜为丸,嘱早晚各服三钱,淡盐水送服。后追访该患者病未复发,能操持家务,吃咸食之量一如常人。
该患者系肾阳衰微,命门火衰,失于温养,故腰酸、耳鸣、肢冷、足膝无力、小便清长,诸证丛生。根据五味归属五脏的规律,咸味多入肾经,在肾气蒸化下供应机体需要。
本例患者,肾阳衰微,蒸腾气化之力必减,咸味食入虽多,亦不能转输利用,同气相求以补其不足,故嗜咸而又不嫌其咸。究其病因病机,总因肾气虚损所致。故用金匮肾气丸,益火之源,补命门不足,助蒸腾运化之力。命门火旺,诸证消退而收效。
临床上患者病情不同,症状表现各异,甚至有些症状很怪,不能用常理来理解,但无论症状多么复杂,表现多么特异,总是有迹可循,根据中医理论,把握病机,则疗效可期,五味异常也是如此。
总之,口属九窍之一,乃仓廪之窗。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识到口虽是局部器官,但它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口之所以能纳五谷、知五味,必须依赖于脏腑的精气上行灌输。同样,当某脏腑功能失调,出现虚实盛衰,寒热偏颇时,即可引起口味之异常变化,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味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所出现的特殊口味,来辨察脏腑功能的寒热虚实,从而获得较好的诊治效果。
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 赵鹏程
赵鹏程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三十年,现北京中医院从事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副主任中医师,中国针灸学会火针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深入探讨疾病病因病机,采用内服中药联合中药外敷、针刺、艾灸等手段综合治疗急慢性甲状腺炎、甲亢、甲状腺癌等病引起的甲状腺肿及脂肪瘤、乳腺增生、肺结节等病。并在临床针药配合,治疗化疗后副反应如骨髓抑制、化疗后发热、胃肠道反应、头晕、乏力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在中医外治治疗癌性胸腹水、心包积液、不全肠梗阻、便秘、腹泻及靶向药治疗引起的瘙痒、皮疹等方面有一定心得。并针对癌痛及风湿关节痛采用内服活血通络中药加浮针松解并中药外敷综合治疗,临床疗效突出。并对中医治疗内科杂病如心脑血管病,胃肠病,急慢性咳喘,关节病,水肿病等有丰富经验。
告患者书: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