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53年,彭德怀试点取消政治委员制度, [复制链接]

1#

年,朝鲜战局我 将士,进入到了巩固阵地作战阶段,他们利用相对稳定的战场形势,坚守阵地,并依托坑道、野战工事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积极寻求扩大战果。

然而,此时为 殚精竭虑的彭德怀,却经常感到身体不适,最初他以为是连年征战导致旧疾复发,因此并未放在心上。可没过多久,彭德怀额头上又长出了一个瘤子,战地医生担心病情危机,因此建议彭总回国治疗。

彭德怀认为当下敌我双方犬牙交错,形势复杂严峻,回国治病恐怕会贻误战机,因此他叮嘱医生不要大惊小怪、四处宣扬,然后便像没事一般继续研究对敌作战。

万般无奈之下,医生将彭总的病情报告了邓华、洪学智等人,最终又汇报到了中央。毛泽东、周恩来得知此事后,要求彭德怀尽快回国接受治疗。

4月12日,在邓华、洪学智等人的一再催促下,彭德怀才从朝鲜战场秘密回到了国内。

周恩来亲自到北京饭店探望彭德怀,并就诊治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后来,医院专家检查会诊,彭德怀额头上的瘤子被确诊为良性脂肪瘤。

4月下旬,彭德医院的高干病房,随即对脂肪瘤进行了切除。术后十多天,彭德怀病情刚刚好转便张罗着要重返朝鲜战场。

然而,出乎彭德怀意料的是,中央在要求他继续留京休养的同时,周恩来却在7月初的一次*治局会议上,提议由他出任*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委日常工作。

彭德怀对这一提议感到非常意外,早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他就曾以*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过总参谋长,他志不在此,也深感其他同志更胜任这一岗位。

因此,彭德怀来到毛泽东住处当面提出,自己担任总参谋长不合适,想担任王震那个角色,去搞农垦事业。随后,彭德怀又列举了高岗、邓小平两个适合担任总参谋长的人员。然而,最终交谈的结果,不是彭德怀说服了毛泽东,而是被毛泽东所说服。

7月9日,一直兼顾*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在致*委的一份报告中正式提出,

彭德怀同志自即日起过问*委日常工作,直接向主席和中央负责。以后一切经过我处转呈主席或主席交我阅办的*委文电,均改送彭副主席处理。

从此,彭德怀又一次肩负起了新的*事使命。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讲述的,正是彭德怀在主持*委日常工作期间,大力加强*队建设,以及在学习苏*的大背景下,曾设想取消*队*治委员制度的一段弯路。好在彭德怀在罗荣桓的极力反对之下,认识到了这一做法对*队建设的潜在危害性,并及时予以了纠正。

那么,虽然后来彭德怀与罗荣桓同为元帅,但时任总*治部主任的罗荣桓,为何有底气在学习苏*的背景下,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担任*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彭德怀公然唱起了反调呢?

下面,我们就来回望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历史。

01学习苏*背景下的*委工作

彭德怀刚刚接管*委日常工作,便被繁重的事务搞得应接不暇。每天睁开眼睛便是工作,刚坐下就有人请示、报告,夜晚还要批阅各类文电,有时夜间还要列席中央书记处的碰头会,常常忙得通宵达旦。

此时,我国正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策,并且认为要实现*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必须向苏联老大哥的*队学习。因此,*中央在研究和借鉴苏联建*经验的同时,也在积极争取苏联*事顾问援华。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央就派空*司令员刘亚楼前往苏联,就空*装备采购、飞行员培养,以及聘任苏*顾问来华等事宜进行协商。最终,苏联向我国出售飞机多架,并派出多名空*顾问来华,协助我*创办了6所航校。

紧接着,苏联根据毛泽东的要求,又派出由总负责人柯瓦廖夫带队的多名顾问、专家,来华协助指导我国的各项建设,其中也有不少*事顾问。

当时,*中央对于在各个领域学习和借鉴苏联经验,是抱着积极学习和虚怀若谷的态度的。毛泽东曾就此鲜明指出:

苏联共产*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而在年致哈尔滨*事工程学院开学训词中,毛泽东更是进一步指出,

向苏联学习,这是我们建*史上的优良传统,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工作部门,都应当如此。我们必须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和技术知识,学习苏联*事工程建设的丰富经验,学习苏联顾问同志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学习苏联顾问同志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学习上应该是虚心诚恳,不要学到一点就自满和骄傲。

领袖多次强调向苏联学习,自然在全*上下掀起了更高的学习热潮。随后,*委各总部,各大*区,海*、空*各兵种及院校,也都相应地聘请了对口的苏联专家。当时,全*上下聘请的苏*顾问、专家多达上千人。

彭德怀主持*委工作不久,苏联*事顾问提出的“应迅速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兵役机构,以利于实行兵役法,且兵役机构的建立应早于兵役法颁布之前”的建议,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他随即要求彭德怀在*委例会上组织讨论兵役机构问题,并就征兵制实施和兵役机构的建立明确了大体时限。

彭德怀在落实这一指示的同时,还就进一步健全*委机关想出了不少办法。而毛泽东所说的“讨论兵役机构的*委例会”,便是彭德怀为了便于*委领导“互通声气、统一协调、及时解决问题”所创建的集体办公机制,于是*委原来的不定期办公会议,就变成每周一次的*委例会固定了下来。

彭德怀还着眼国防建设急需,先后从各大*区抽调了一批高级干部,充实*委机关领导力量。而针对*委和各大*区机关编制、职责问题,彭德怀还邀请苏联顾问多次作报告,并在苏联顾问、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出了各级机关的编制与职责。

此外,彭德怀还就领导机关建立检查工作制度提出了要求,明确各级领导每年至少深入基层两次,及时了解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切实提高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02彭德怀设想取消*治委员制度

人民*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治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并建立形成了“连支部、营*委、团*委、**委”四级*的领导机关,在部队建立起了严密的组织体系。年,毛泽东在红四*率先建立了*治委员制度,此后全*进一步完善落实这一制度,并确定了各级**主官均为同级首长。

在全*学习苏*的背景下,苏联顾问便主张中国*队也应该借鉴他们的“一长制”模式,即按照苏*的体制,取消我们的*治委员制度,实行单一首长制。

年上半年,在苏联*事顾问的反复提议下,主持*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显然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一次,彭德怀在*委例会上提出,*队团以上*治部(处),可以不再设立*治部(处)主任一职,这一职务由该级*治委员兼任,这样抽出的一批*治工作干部,经过培养后转任*事指挥员岗位。随后,彭德怀的这一提议,被当作*委决定正式下发全*施行。

4月中旬,彭德怀在审议《内务条令》修改稿时,又将有关营教导员、连指导员的职责全部删掉,表明他在取消*治委员制度上不想搞“一刀切”,而是准备“摸着石头过河”,先在营、连两级试行“一长制”。

到了5月份的时候,大量借鉴苏*条令的我*《内务条令》正式颁布施行,而其中有关营、连两级首长的规定,却只明确营长、连长是营、连首长,已经不再承认*治教导员、*治指导员为首长。在坦克连队中,坦克里也没了连指导员的位置。这表明,彭德怀设想取消*治委员制度,已经率先从营、连两级正式试点推行。

彭德怀学习苏*“一长制”,虽然在试行取消*治委员制度上迈开了实质步伐,但他也保持着一定的清醒,对苏联顾问也有诸多困惑与不满之处。

盲目听从顾问纸上谈兵,我*是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的。年,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以中共中央*事顾问身份来到苏区,他的错误指挥给红*造成了重大损失,特别是广昌一战,致使红*伤亡多人。战后,彭德怀曾痛心疾首地当面斥责李德,指出他是“崽卖爷田心不痛”!

如今,苏联*事顾问协助我*开展的一些工作,也曾使彭德怀产生过怀疑与不满。

比如,为了有效防范美帝飞机袭扰我沿海地区,防空部队从苏联进口了大量火炮,并按苏联*事顾问的要求,构筑了相应的海岸阵地。

而当彭德怀前往山东、海南检查时,便立即发现了这些阵地的诸多隐患:

一,阵地全部处于暴露状态,对空毫无遮蔽;

二,火炮被配置在最前沿,工事墙体单薄(为30至50厘米左右的水泥工事),不仅难以抵御敌机的狂轰乱炸,即使飞来几个弹片也难以抵挡;

三,炮与炮之间距离太近(炮距约为40米),中间地带还设置了弹药库,而且还都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火炮阵地,只要一枚重磅炸弹或是凝固汽油弹落入阵地,便有损失殆尽的危险。

面对苏联*事专家主导设计的这些海岸炮阵地,彭德怀立即报告毛泽东,并迅速组织力量着眼实战要求,对阵地进行了改建、重建。

其实,在我*高级将领当中,对苏联顾问的指导抱有质疑态度的,远不止彭德怀一人。

当时,筹建陆*大学的刘伯承,便敏锐地意识到,不加思考、不结合实际,盲目拔高苏联顾问地位,盲从听从他们的意见,对我*建设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刘伯承曾就此问题向周恩来进言,他说自己考虑了很长时间,还是认为对待苏联顾问,称“顾问”不如称呼“专家”好。称“顾问”,我们就得时时“顾”着人家的“过问”;但称呼“专家”就宽松、超脱多了,你当你的专家,我们干我们的工作,我们请你,你就讲,我们不请,你们就不用事事干预过问嘛!

周恩来听后深以为然,这也是“苏联顾问”、“*事专家”两个称呼并称的由来。事实证明,刘伯承的顾虑是有道理的。

03罗荣桓为啥有底气唱反调?

彭德怀采纳苏联顾问建议,从营、连两级开始试点“一长制”、探索取消我**治委员制度,此时引起了时任总*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长罗荣桓的高度重视与深切思考。

年夏天,罗荣桓因病在北戴河疗养。主持*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前去看望他,罗荣桓趁此机会向彭德怀当面陈词,他颇为感慨地说道:

现在有些同志认为*治工作制度过时了,*治委员作用不大了,要学习苏联,搞一长制。如果那样做,从井冈山时期就搞起来的*治工作传统不就丢掉了吗?

彭德怀认真倾听了罗荣桓的真知灼见与肺腑之言,对坚持*队*治工作制度和发扬我*光荣传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在举一反三、深思熟虑后,果断改变了取消*治委员制度的设想。

在年10月召开的“全国*事系统*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彭德怀在所作报告中,对苏联的“一长制”只字未提,而是十分详尽地阐述了*队必须实行“*委集体(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的意义与作用。至此,取消*治委员制度的设想,被彭德怀彻底丢进了历史的“垃圾箱”!

那么,读到这里,读者朋友可能会心生疑问,时任总*治部主任的罗荣桓,完全是在彭德怀领导之下开展工作的,他为啥有底气与自己的顶头上司公然唱反调呢?

其实,如果我们认真梳洗一下,罗荣桓在我**治领域的独特地位,以及彭德怀对我*建设的极端负责,还有当时的大的环境、背景,就不难发现罗荣桓唱反调的底气从何而来了。

一,罗荣桓是我**治工作“巨匠”。

罗荣桓从年任特务连*代表开始,直到年担任总*治部主任兼干部部长,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队*的工作,他是我**治工作的奠基人,也是我*名副其实的*治工作“巨匠”。

为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罗荣桓作为东北*区和东北野战*的主要负责人,创造性开展工作,以杰出的才能和智慧作出了重大贡献。

早在红*时期,罗荣桓就以善于化解矛盾、善作官兵的思想工作著称。

有一天因为天气寒冷,一个战士便在夜晚宿营时偷拿老乡的木柴烤火。当时还只是班长的*永胜,发现这一违纪行为后,对这名战士进行教育时又遭遇了顶撞,便动手打了战士一记耳光,事情影响很大。

罗荣桓找到*永胜,问明情况后便耐心地说:

毛委员再三讲,靠拳头代替教育,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同志有了缺点和错误,要反复向他们讲清道理,使他们明白为什么错了。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力服人。口服不如心服,只有心服了,才能自觉遵守纪律。今后无论如何不能打人,回去好好想想。

在罗荣桓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面前,*永胜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其他干部战士也深受教育。

这件事,只是罗荣桓以身作则,亲自做官兵思想工作的一个缩影。到了年夏季,由罗荣桓在东北民主联*第3纵队倡导的诉苦运动,成为部队增强*治觉悟、提振官兵士气最迅速、最有效的办法。

年9月28日,毛泽东亲自修改并向全*批转了诉苦运动经验……

面对彭德怀取消*治委员制度的设想,由我**治工作“巨匠”、时任总*治部主任的罗荣桓出面陈词,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二,毛泽东反对取消*治委员制度

对于彭德怀准备借鉴苏*“一长制”,直接出面做彭德怀工作的是罗荣桓,而实际上背后把关定调的是毛泽东。

毛泽东虽然提倡学习苏联,但却一直坚持以我为主,主张在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要结合实际研究敌情、友情。他在一次出席*委扩大会议小组长座谈会时就曾深刻指出:

目前,苏联顾问搞的作战计划、想定等,都是进攻的,都是胜仗,没有防御,没有打败仗的,这是不合乎实际情况的。有些人说,总结 战争的经验是经验主义。要知道 是个大战,我们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一定要总结。

紧接着,毛泽东又进一步强调:

关于学习苏联,对内讲批判地学习,不能吃现成饭,吃现成饭是要打败仗的……学习苏联,过去学,今天学,将来也学习,但学习要和我们具体情况相结合。要同他们讲,我们学你们的,你们又是学哪里的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独创?

三,彭德怀虚怀若谷,对*队建设极端负责

彭德怀一生为*和*队建设殚精竭虑,对于设想取消*治委员制度,也是他出于借鉴先进治*经验,为推进我*现代化建设所进行的探索、摸索,彭德怀虽然受到了苏联*事顾问的影响,但最终目的也是出于对*队建设的极端负责。

因此,当自己的下级向他当面陈词时,彭德怀不仅没有丝毫不快,反而认真倾听、虚心纳谏,最终及时止损、采纳了罗荣桓的意见。

正是上述这些原因,才使罗荣桓有了唱反调的底气。

如今,人民解放*正沿着*在新时代的强*目标阔步前行,回首毛泽东、彭德怀、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为*队建设所进行的艰辛探索,依旧令人为之钦佩、动容!

谨以此文,向他们表示致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