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分享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024/5785224.html

病例分享

第一作者:医院(青岛)超声科

董晓云季青李荔

关键词: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超声造影

患者,女,50岁,因血糖升高入我院内分泌科,入院后泌尿系超声发现左肾中低回声结节。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双肾区叩击阴性,双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实验室检查:尿素氮4.9mmol/L,肌酐51μmol/L,尿潜血阴性。

超声检查:左肾偏上部实质内探及2.1×1.8cm中低回声实性结节(图1),外凸,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CDFI:其内及周边可探及血流信号(图2)。超声造影检查:经左侧肘正中静脉团注声诺维2.0ml,结节约17S开始增强,与肾实质基本同步,呈整体不均匀等增强,内见多处小片状未增强区(图3),约60S开始消退,快于周围肾实质,消退期结节周边呈环状稍高增强(图4)。整个造影过程呈现“快进快出等增强”。结合二维、彩色及造影表现,考虑小肾癌。CT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结节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造影剂退出,呈低密度结节。诊断:左肾占位,考虑肾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常规病理:(左肾)透明细胞肾细胞癌,WHO/ISUP分级1级,大小2.3×2.0×1.8cm,紧邻肾被膜,切缘阴性。

讨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是一种由胞浆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是成人肾脏肿瘤中最常见类型,占肾细胞癌的65-70%[1],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比例约为2:1,无症状者占33-50%[2]。肿瘤来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大多为单侧单病灶,直径一般大于3cm,小于3cm者称为小肾癌。肿瘤内部常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也可有钙化和骨化。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常规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也可为高或等回声、内可见出血坏死液化区、肿瘤内血流丰富;超声造影表现:皮质期呈不均匀高增强、延迟期强化减退(快退或慢退两种模式),假包膜。造影剂“快进高增强”,灌注期肿瘤同步或稍快于肾皮质,呈不均匀等或高增强,内部可见片状无增强区;消退期持续高或等增强,且超过半数的病灶周边可有假包膜的环状高增强。不均匀强化、消退期周边环状高增强是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消退期有“快出”和“慢出”两种模式,这取决于肿瘤内的血管状况。肿瘤内血管管径大、密度高、淋巴网丰富,大量新生小血管分布杂乱,分支多,造影剂在肿瘤血管内循环加快,造影剂“快退”,肿瘤恶性度高;如肿瘤内血管管径小、密度低且缺乏淋巴回流,则表现为“慢退”,肿瘤恶性度低[3]。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应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因组成成分及血管含量的差异超声造影表现不尽相同,典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造影表现多呈等增强或稍低增强,较大病灶也可出现不均匀增强,病灶周边一般不出现周边环状高强化,该特征可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鉴别。

该病例造影过程因储存模式限制,未能利用时间强度曲线量化分析造影过程。通过超声造影并对感兴趣区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造影剂在肿瘤内灌注的到达时间、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上升斜率、曲线下面积等指标的观察,可以了解病变与正常肾组织血流灌注之间的区别,为肾脏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更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HsiehJJ,LeV,CaoD,ChengEH,CreightonCJ.Genomicclassificationsofrenalcellcarcinoma:acriticalsteptowardsthefutureapplicationofpersonalizedkidneycancercarewithpan-omicsprecision.JPathol.;(5):-.

[2]马建辉,关有彦,郑闪,吕宁,陈雁,宋艳.肾细胞癌病理分类的新进展[J].肿瘤学杂志,(05):-.

[3]周祖邦,谢金会,李淑兰,张学兰.超声造影对不同分期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31(11):-.

图1二维超声显示结节外凸,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内见小片状无回声区。

图2结节周边点状血流信号。

图3增强期结节呈整体不均匀等增强,内见多处小片状未增强区

图4肿瘤消退快于肾实质,周边呈环状稍高增强。

文章作者:董晓云季青李荔医院(青岛)超声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