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训练出一个能够把癌症看明白、能将错误减少到百分之几的医生太难了,这点全世界都一样。
作者:贺涛
来源:全现在(ID:quanxianzaiAPP)
4月18日,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在知乎发文,实名揭露肿瘤治疗黑幕,将矛头指向自己所在的肿瘤科医生群体。他还医院的医生陆巍作为直接投诉对象,称其以赚取利益为首要目的,向患者推荐无用、无效的诊疗方案。
张煜还请求国家早日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据悉,国家卫健委已经对此开展调查核实。
张煜医生的知乎发帖截图
这一事件背后蕴含的关键问题是:
肿瘤医生是不是一定要遵从权威的肿瘤治疗指南?
如何消除医患之间不对等信息所带来的沟通障碍?
部分医生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是否能仅仅依靠监管来解决问题?
最关键的是,作为患者或患者家属,医院和医生,如何判断自己所接受的治疗是否规范,以及如何保证自己的权益?
就这一系列问题,全现在专访了国内著名病理学专家、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教授。在肿瘤治疗领域,病理诊断是“金标准”,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纪小龙是全世界第一个用原子显微镜做病理观察的医生,曾解剖了中国第一例死于艾滋病的患者遗体并发表了论文。
01
乱象
全现在:张煜医生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的治疗不应该人财两空,而应该治疗效果比目前更好并且花费更少。在你看来,他说的现象是实情吗?
纪小龙:说肿瘤治疗太笼统,肿瘤分良性、恶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他所指的应是恶性肿瘤治疗,也就是癌症治疗。只有癌症的治疗才会人财两空。
哪一个癌症的治疗不是人财两空?恶性肿瘤患者最终都是死亡的;而多数癌症患者只要还生存着,总会想方设法去治。所以说,癌症治疗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人财两空。
全现在:张煜在帖子里指出了医生方面的责任,他觉得很多情况下,这种人财两空的情况是由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所造成的。你觉得医生造成这种现象的责任占比有多少?
纪小龙:这绝不是医生单方面的问题,这里涉及的因素很多。
首先,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癌症大国。基数大,问题多,自然会出现这种过度治疗。
第二,医院,包括医院,在癌症治疗上是不规范的。为什么患者一查出得了癌症,就要往北京、上海、广州跑?最起码也要到省会城市,医院治疗不规范。
第三,癌症诊断谈何容易。人体的恶性肿瘤在医学上能叫出名字来的,有几百种之多。像普通的感冒、胃病,也会诊断错误,只不过这些小毛病不会死人;但是癌症诊断错误的话,患者是要送命的。
目前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癌症诊断的错误率大概在50%。一开始诊断就错了,最后治疗必然就是错的,你说这个问题严重不严重?我在给病人会诊的时候,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误诊案例。
全现在:主要是不是因为癌症这个病太复杂了,以致现有认知不太能够准确认识它?
纪小龙:不是,主要是培养、训练出一个能够把癌症看明白、能将错误减少到百分之几的医生太难了。这点全世界都一样。
所以你不能怪单个医生,没有搞清楚就给患者乱治。这种现象很普遍。我今天早上刚刚会诊了一个病例,患者是24岁的女孩。她发现自己的眼睛有点斜,她的家长还挺明白,直接带她到上海检查。医院查出她的胸部有一个肿瘤,眼睛斜就成了小问题,赶快开刀把肿瘤取出来。医院诊断为恶性肿瘤,需要进行后续治疗。
孩子的家长比较理性,他把病历借出来,到北京来会诊。开始一看,貌似是恶性的,但根据我们的经验,最终判定是良性的。那只要手术去掉就没事了。试想,如果她的家长不来会诊,岂不是一个健康孩子就要去接受放疗、化疗?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天都有。
传统的癌症治疗有三大法宝,手术、放疗、化疗。这是一线治疗。有的恶性肿瘤一线治疗没有效,这时候所谓的二线就上来了,二线是什么呢?比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生物治疗。问题是,这些二线治疗的效果都还在不断地改进和摸索、取得新数据的过程中。这就是中国的癌症治疗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大量的生物治疗基本上都是在打擦边球。
这个领域,许多药厂会邀请医生开学术研讨会,把有关的肿瘤医生都找来,介绍他们的新方法,然后每介绍一个患者接受新疗法,就给高额的提成。
医患关系,患者处于绝对弱势
02
动机
全现在:这种提成会促使医生把这些新药或疗法,主动推荐给并不适用的患者吗?如果真是这样,医生的首要目的不是治愈患者了,更像一个推销员。
纪小龙:当然有了。患者又不懂,医生说现在这个方法怎么先进,患者就容易相信,你有什么办法?目前我能想到的方案,只有把收费压下来,生物治疗动辄几十万元花费。你把费用降下来,他就不会去走这条路了。
全现在:但有业内观点认为,如果研发新药得不到高额回报,不利于药厂去做创新。
纪小龙:任何事物能够往前走得下去,都是在利和弊的两端取平衡。
全现在:一个癌症患者或者他的家属在拿到医生的治疗方案以后,医院的权威医生的诊断,他此时是否应该相信这个诊断?
纪小龙:此时一定要不怕麻烦,医院,获得第二医疗意见,目的就是减少癌症的诊断错误。这种错误太常见,不是罕见。
目前中国跟医疗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相比,在癌症治疗上有明显差距,医院竟然不外借病人的资料。这是违背医疗规范的,即使卫健委明文规定病历可以借阅,医院也不遵守。医院对患者的这种不对等做法太常见了。
如果第二医疗意见和第一家是一致的,患者就不用再跑了。如果两家不一致,就得再找另外一家去诊断。
全现在:患者和医生、医院之间这种悬殊的地位对比,患者太弱势了,再加上现在医患关系紧张,患者不相信医生、医生防着患者,怎么去保证患者的知情权?
纪小龙:患者和家属永远不会全部都搞明白,因为医学的专业门槛很高,背后还有一系列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是10分钟20分钟能解释清楚的。癌症患者唯一能保证自身利益的,医院去就医。在癌症的治疗上,如果诊断是规范的,而且第二家第三家都意见一致,你就可以大致放心。
因为医学的专业门槛很高,患者和家属永远没有完整的知情权。
03
纠偏
全现在:医疗领域的过度诊断、过度治疗是个老问题,尤其是肿瘤治疗领域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