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酒渣鼻的好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so_8590068.html肾上腺病变很常见,许多是偶然发现的,被称为偶发瘤,它被定义为一个大于1cm的肿块,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的。
这些偶发性腺瘤大多是良性的、无功能的腺瘤,即使在已知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也是如此。
肾上腺偶发瘤常见,约占腹部CT的%,老年患者高达10%。问题是要区分肾上腺良性肿瘤和转移瘤或原发性恶性肿块,而不是不必要地让大多数患者承受临床检查、干预和影像学随访的负担。
首先,确定病变是否具有典型的良性或不确定的影像学特征。如果它是不确定的,做一个增强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看看它是否是一个乏脂腺瘤。如果它不是腺瘤,那么你必须选择随访,PET-CT,活检或切除。
当检测到肾上腺偶发瘤时,使用以下步骤:
如果病变具有典型的良性影像学特征,则不需要随访。包括与先前成像相比显示长期稳定性的病变。如果病变不确定,直径为1-4厘米在没有癌症病史的患者中,1-2厘米的病变可能是良性的。你可以考虑12个月复查。
在所有其他不确定的病变中,要进行专门的肾上腺CT或MRI检查,以诊断脂肪缺乏的腺瘤。
如果病变不是低脂腺瘤,下一步将视临床情况而定,如果病人有癌症病史,请考虑PET或活检。如果没有,考虑随访或切除。
如果病变不确定,且≥直径为4cm;
没有癌症病史,考虑切除是因为肾上腺皮质癌的可能性。
如果有癌症病史,请考虑PET或活检。
我们现在将讨论每一种可能性。
许多肾上腺病变可归类为典型良性病变,无需随访:
富脂腺瘤髓脂肪瘤囊肿出血(根据病史,如创伤或重病)良性钙化灶长期(6-12个月)病灶不变(+无癌史)不能增强的病变,
“无增强”定义为未增强CT与增强CT之间小于10HU的差值。
富脂腺瘤
70%的腺瘤含有较高的细胞内脂肪,平扫CT表现为低密度,特别是≤10Hu。
平扫CT使用10HU的阈值,对腺瘤的诊断灵敏度为70%-79%,特异性为96~98%。
下图,双侧肾上腺偶发瘤,动脉期扫描显示双侧病变,密度为50HU。在几天后进行的平扫CT上,两肾上腺的密度小于10Hu,证明这是脂肪丰富的腺瘤。
囊肿
一个简单的囊肿是一个明确的水密度灶,不加强,囊肿壁薄,间隔薄。它可能是内皮囊肿或假囊肿,这是最常见的,或真正的上皮或寄生虫囊肿(均罕见)。
假性囊肿可能有较厚的壁。出血或碎片可能导致内部密度增加。
良、恶性肿瘤均表现为囊性变性和坏死,在这种情况下,密度测量是不可靠的。潜在肿瘤的特征是不规则的≥5毫米的壁和间隔或实性强化。
良性钙化灶:粗圆的周边或间隔钙化通常是良性的,可见于腺瘤、髓脂肪瘤、创伤、肉芽肿感染,双侧钙化也显示为良性来源;点状、营养不良和不规则的钙化通常不是良性的,可见于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转移瘤。
髓脂肪瘤
通常,它们在CT或MR上很容易识别,因为它们含有宏观脂肪的区域,24%的病例见钙化。
下图CT所见肾上腺肿块含有宏观脂肪,右侧是T1W图像上高信号,显示髓脂瘤中的宏观脂肪。
许多肾上腺病变不能肯定地诊断为富含脂质的腺瘤或其他良性实体,因为平扫CT上密度太高,或者因为一开始只有增强CT。这其中就乏脂腺瘤,为了找出病变是否是缺乏脂质的腺瘤,你可以做一次CT增强扫描,然后寻找是否有快速廓清,或者做一次MRI,正反相位上信号降低区域。
绝对廓清率:一个延迟60秒的增强扫描和15分钟的延迟扫描。ROI应包括至少2/的病变,以确保有代表性的评估。绝对廓清率?60%是腺瘤的证据。
肾癌和肝癌等富血供原发肿瘤的肾上腺转移、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癌等是增强扫描计算廓清率的例外。
下图是低脂腺瘤,在平扫CT(密度24Hu)上,图像显示一个不确定的病变。这个病人的绝对廓清率为62%,这意味着病变是一个低脂腺瘤。
在60秒增强CT上,大多数腺瘤表现为轻度强化,而恶性肿瘤和嗜铬细胞瘤表现为高强化。然而,在增强上有太多的重叠,不能准确区分这些病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计算廓清率。
乏脂腺瘤也可以通过MRI成像来诊断,由于化学位移原理,当病灶内含有足够的微观脂肪,反相位信号下降。
下图是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在腹部超声检查肾结石时偶然发现右肾上腺肿块。微观脂肪的存在表现为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降低。患者随访2年,病灶大小无变化,被诊断为低脂腺瘤。
下图一位61岁男性腹部动脉瘤患者,发现左肾上腺偶发瘤,CT平扫密度为18HU。注意,抑制脂肪的T1对细胞内微观脂肪的检测没有帮助。
肾上腺肿块的最大直径可以预测恶性程度,尤其是4cm的病变更有可能是转移癌或肾上腺皮质癌。小肾上腺皮质癌的整体预后较好,较小的肿瘤易于微创手术切除。因此,建议不确定肾上腺肿块4cm,没有肿瘤病史,为了及时治疗可能的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手术切除(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活检)。
下图显示一个不均匀的、不确定的直径大于4厘米,有中央坏死的肿块。活检显示为腺癌,可能来自原发肺癌。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包括FDGPET-CT在内的广泛的成像分析并没有发现原发肿瘤。
下图67毫米非均匀强化相对清晰的病变,经手术证实为肾上腺皮质癌。
下图是一个不均匀强化,相对清晰的不确定性病变,结果是嗜铬细胞瘤。
下图肾上腺均匀强化肿块,最大径7厘米,小囊性低密度灶。病灶大,成像特点不确定,被切除,这是一个不典型腺瘤。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少见肿瘤。通常,肿瘤发现时大于厘米。无功能肿瘤通常比功能性肿瘤大。典型嗜铬细胞瘤具有丰富血管,导致明显强化,但相对于腺瘤,他们通常廓清延迟。
下图嗜铬细胞瘤:所有4例均有明显强化,即使在较小的肿瘤中也是如此。
在10%的嗜铬细胞瘤有钙化,更常伴囊变、坏死及出血。大的肿瘤容易出血和坏死,即使它们是良性的。嗜铬细胞瘤被称为“成像变色龙”,因为许多影像学特征与其他肿瘤重叠。所谓的“灯泡征”,在T2W图像上是均匀的高信号信号,在65%的病例中可见。下图多发囊变坏死。
少数嗜铬细胞瘤可能被误诊为乏脂腺瘤,因为具有类似的相对和绝对廓清率。
0%的嗜铬细胞瘤具有低T2信号。
因此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是建立在多种影像学特征的基础上的,通常辅以核医学、生化检查。
嗜铬细胞瘤因其恶性10%,双侧10%,家族性10%,肾上腺外10%,儿童10%而被称为“10%肿瘤”。
然而,现在已经很清楚的是,事实上超过0%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是遗传的。此外,双侧、肾上腺外、儿科或恶性肿瘤的百分比随每种特定遗传综合征的不同而不同。
相关的家族性综合征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S)IIA/B型、VonHippel-Lindau、神经纤维瘤病I型、由SDH基因突变引起的家族性副神经节瘤、斯特奇-韦伯综合征和Carney三联症。
10%-49%的嗜铬细胞瘤是在无症状患者中偶然发现的。因此,放射科医生在考虑诊断嗜铬细胞瘤时应该有一个较低的阈值。必须避免不必要和潜在危险的活检。
肾上腺髓脂瘤是良性的,相对少见的肿瘤,含有不同数量的骨髓和成熟脂肪。
通常是无症状的,除非它们非常大(由于肿块效应)或出血。宏观脂肪的存在使其在CT或MRI上易于识别。平扫CT的密度将远低于0HU。在MR成像中,T1加权图像上的脂肪部分将呈高信号,并在压脂T1或T2加权图像上显示信号丢失。大约24%的病例可见钙化。
肾上腺皮质癌(ACCs)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肿瘤,库欣综合征单独或混合库欣和男性化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表现,仅男性化、女性化或醛固酮过多症本身很少见(10%)。
由于肿瘤较大,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腰部或背部疼痛等腹部症状。
肾上腺皮质癌可能是散发性的或与遗传综合征相关,包括MEN1、Lynch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和Li-Fraumeni综合征。高峰发生在幼儿期以及40-50岁。
肾上腺皮质癌的典型影像学特征为:
不规则的肿瘤大多数肿瘤诊断大于6cm。坏死、出血和钙化区,可呈点状、片状或不规则结节状。扩散到邻近器官和区域淋巴结。下腔静脉或肾静脉侵犯(9-19%)。
成像陷阱:
非常罕见的ACC可能有小面积的宏观脂肪。非常罕见的ACCs可能有与腺瘤相似的绝对或相对廓清率。
超过一半的ACC患者在诊断时有III或IV期疾病,因此,重要的是寻找邻近器官的侵犯,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最常见于肺、肝或骨。注意上图的包膜强化。
对于腺瘤来说,病变被认为是不典型的,如果它们显示:钙化出血征象坏死
大尺寸4cm
下图是一个不典型腺瘤,最大径6.4厘米,内界清低密度,可能是囊性病变,但密度10Hu,为腺瘤伴出血后假性囊肿。
下图左侧肾上腺不典型腺瘤,最大径7.6厘米,密度0Hu,但呈高密度,这是由于腺瘤内出血所致。
下图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大腺瘤。在反相位图像上没有信号下降,不均明显增强。然而,切除后证实这是一种腺瘤。
宏观脂肪对髓脂瘤相当特异,但在腺瘤、肾上腺畸胎瘤、转移性透明细胞癌、嗜铬细胞瘤、甚至肾上腺皮质癌中也有少见的报道。
如果宏观脂肪含量超过50%,则肾上腺髓脂瘤的诊断是有信心的。对偶然发现的无症状肾上腺髓脂瘤进行随访是安全的。
MRI协议应包括[4,5]:
同反相位序列的化学位移成像,检测细胞内的微观脂肪。脂肪抑制序列,检测宏观脂肪。T2W图像诊断囊肿或囊性成分,如果出现经典的“灯泡”征,有助于诊断嗜铬细胞瘤。动态钆增强MRI有助于鉴别腺瘤和非腺瘤,嗜铬细胞瘤显强化。
由于肾上腺良恶性病变之间ADC值有相当大的重叠,DWI没有任何附加价值。
恶性肿瘤比良性肿瘤有更高的糖代谢。FDG可用于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瘤,肾上腺皮质癌和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肿瘤。
下图右侧肾上腺皮质癌。不明确的肝脏病变,在T12体内有非特异性的硬化改变。
继续PET图像
PET-CT有助于肾上腺肿瘤的分期,两个肝转移灶和一个骨转移灶,有很强的摄取。约20-40%的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在诊断时有转移。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细胞膜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分泌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其他一些激素。
下图轴位静脉期CT呈不均匀强化的右肾上腺大病灶,有一个小囊变,这是一种不确定的病变。血浆游离甲肾上腺素升高,病变被诊断为嗜铬细胞瘤。
PET-CT显示仅右侧肾上腺摄取强烈,对于嗜铬细胞瘤来说即使它们是良性的,通常也是非常强烈的摄取FDG。
多达15%的肾上腺肿瘤是功能性的:此外国外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分泌皮质醇的腺瘤(非常常见)。分泌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瘤(罕见)分泌醛固酮的腺瘤(罕见)分泌糖皮质激素或雄激素的肾上腺皮质癌(极罕见)
本文大部来源于radiologyassistant,著设如有错误,请留言指正,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