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技术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病理技术工作者必须常握的最基本的技能,是病理诊断的基础。常规病理切片最基本的技术就是石蜡切片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是临床外科病理最基本、最普遍的形态学检验技术。病理切片制作的优劣、完美与否将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其制作过程较繁琐,在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质量不佳,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每一个细小环节出问题,都会给后面的步骤造成影响。
而一张好的病理切片是组织切面完整、厚薄适度、无刀痕、无裂隙、无颤痕、无皱褶、无折叠、无污染、无松散、裱贴位置适当。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肌纤维、胶原纤维和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红色,组织着色适中、色泽鲜艳、细胞核与细胞质染色对比清晰、切片整洁、封片无溢胶、无气泡、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现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分析,谈谈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的解决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切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脱片
组织自身原因:
a、组织自身原因:如血凝块、血栓、干涸或过硬的组织。
b、含胶原丰富的甲状腺、肾上腺等组织。
c、脱钙不彻底的骨组织;部分钙化的组织。
d、组织处理不当脱水、透明不足,以致石蜡不能浸入;组织脱水、透明过度,浸蜡时间过长或温度太高,引起组织收缩硬脆,导致切片不完整染色时导致脱落。
切片原因:
a、切片过厚,切片破碎不整齐。展片水温低,切片有皱褶、贴附不牢或切片下有气泡。烤片时间短或温度低;烤片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组织被烤焦或收缩变形发生皱褶,易脱片。
b、载玻片不洁净也易引起脱片。
染色原因:脱蜡后未经高至低浓度的各级乙醇逐渐入水,或染色时,用水冲洗过猛或振荡过度,或盐酸酒精分化后入水冲洗过猛,均易引起脱片。
2.对发脆组织的处理
对发脆的组织,可将蜡块修好后组织面朝下放入冰水混合液中10min左右再切片,或用棉球蘸5%氨水涂抹蜡块组织表面10s左右;遇到脱钙不彻底的骨组织或部分钙化的组织,蜡块修好后将组织面朝下放入10%~20%的盐酸溶液中补充脱钙,脱钙过程可随时以针轻刺组织面,无阻力感视为脱钙彻底;切片不当者,应重新切片,并调整适当的展片与烤片温度;选用洁净的载玻片;切片脱蜡后须严格经高至低浓度的各级乙醇逐渐入水染色过程避免冲洗过猛。
3.切片弥散现象
a、组织自身原因:如内窥镜组织、膀胱移行细胞癌、皮脂腺囊肿、脂肪瘤、部分坏死的组织等。
b、组织处理不当:组织固定不佳,脱水、透明、浸蜡不足。
c、展片温度过高:对策:组织自身松散、互不相连者,应调低展片水温,或将切出的蜡片在10%-20%的酒精溶液中展片后即捞出,不经温水展片;组织取材固定不佳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规范重新取材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不当者,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将组织重新脱水、透明、浸蜡;切片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调整好展片温度。
4.切片不完整
原因:①组织固定不佳、脱水不当,致使石蜡无法浸入组织内,包埋后蜡块中央出现凹陷,或组织与蜡之间产生灰白色晕圈;或组织变硬脆,组织硬度大于石蜡硬度。
②切片刀角度不合适、切片机不稳、刀片夹持不稳、刀钝不锋利、组织块过大等可造成切片不完整、厚薄不均、刀痕、裂隙、颤痕、皱褶。
③刀片使用过久,形成刀口深浅不一、宽窄不等的缺口;刀口.上黏附细微纤维(如毛发、布丝),可造成切片不完整和裂痕。
④展片水温过低,蜡片皱折不易展开,易形成皱褶。
5.切片时蜡片分离,不能形成蜡带。包埋蜡过硬,修蜡块时上下未留蜡边或室温过低。
对策:提高室内湿度,在切片机旁加取服器或修整蜡块快切。
6.蜡带弯曲蜡块上下面不平行,切片刀口钝以及蜡块与刀刃不平行
对策:修整上、下蜡边,或移动刀刃至锐利处。
7.蜡片上卷切过刀口致蜡带破裂
对策:此为刀口太钝或不清洁,刀的角度过大,或石蜡过硬。清理刀口粘附碎蜡,调整刀的角度.移动刀口解决。
8.切片易粘在切片刀上,或挤压皱缩
对策:室温过高或包埋蜡太软所致,此时将蜡块放人冰盘内冷冻-刻钟左右即可.包埋组织时适量加人硬脂酸.切片角度过小也能使切片皱缩,必要时调整刀口角度。
9.切片时蜡片呈裂隙或空相状
10.切片时有沙沙声,切成之片易碎裂或威丝状
组织透明时间过长,设蜡时温度过度或包埋时温度过高,组织严重收缩变硬,此时无法补救。
11.蜡块底面星白色由
对策:由于刀口角度过小,被蜡块碰撞的结果.需调整刀的角度。
12.切片机微动部分失灵,齿轮跳格
对策:切片机上的组织块夹持器或刀松动,切片刀角度太大或太小,蜡块太大或太硬
13.切片出现搓衣板或波纹样
对策:因为蜡块没有被夹紧或刀(刀片)在切片机上没有被拧紧的缘故。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其它原因,比如切片机老化机械部分松动等。另外,波纹还可能是由于刀的倾斜度过大而造成。波纹现象经常出现在质地坚硬的组织蜡块,如子宫肌瘤等。肉眼可见的波纹状震颤在漂片水槽就能看见。对于坚硬或坚韧的组织蜡块,可采用蜡块表面用5mol/L盐酸软化处理的办法,改善切片质量。
方法如下
/p>
(1)将切片中出现列裂隙的组织蜡块面朝下,置入带有5mol/L盐酸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容器内,浸泡5~10min,取出后用干纱布擦去蜡块表面的盐酸。
(2)蜡块不须冷冻,在室温(25°C)下直接在切片机切片,切片厚度4μm。
(3)裱片时.先将切片光面朝下放入冷水中.然后,再用干净的载玻片将其移入漂片仪的水槽内,温度约45~47°C;略展片刻,待切片充分展平后,迅速裱贴在载玻片_上。
(4)常规烘/烤切片、染色、封固。
振颤或微小振动大多数是缘自于组织处理时过度脱水所致。但是也可能是因为刀钝、角度太大或者切片速度太快。如果组织的确是由于脱水过度造成的,可用湿纱布或棉花沾些许温水擦拭蜡块表面,将会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
例如,淋巴结组织本身就缺少水分,如果取材时切的太薄,组织一经脱水处理就会造成处理过度、质地坚硬,切片时产生振颤或微小振动,破坏淋巴结的完整结构,让病理医生难以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
组织脱水过度,组织缺少湿度可以用湿的纱布、棉花或拇指沾些温水在蜡块上轻轻涂抹,以增加组织蜡块的湿度。密度很细的颤痕也可能是因为刀太钝、刀太倾斜,以致于蜡块在刀刃运动切片上不是被切出来,而好像是被刮下来一样,再者就是因为切片的动作太过于猛烈,造成搓衣板样改变。
15.有时,切片刀“啃”进了蜡块,会留下一道较深的印痕
这类情况多数是由于切片前蜡块没有夹紧,或切片刀没有拧紧。在为了切全切深的过程中将会造成组织无端的浪费。如果蜡块或切片刀松动,切片刀就会“啃”进蜡块里,造成蜡块破坏、组织损伤,切片难以完整。
16.切片出现震动、颤动的痕迹微小振动大多数振颤或是缘自于组织处理时过度脱水所致,但是也可能是因为刀钝、角度太大或者切片速度太快。
以上是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总结,供广大病理同胞参考借鉴,在日常工作中若出现以上问题,都可用利用上述方法解决,并且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1.《组织切片常见问题与对策》作者:马恒辉、周晓*
2.《实用医技杂志》作者:医院陈俊艳
3.《实用医技杂志》作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医院万庆全、陈宏
广西医大睿谷医学检验中心是一家以广西医科大学为坚强后盾,依托医科大学多个重点学科、广西重点实验室、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等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人才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
医大睿谷现可开展多项高质量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常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精准医学检测、科研合作、健康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