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站盈利之思:赚钱与规模二选一?联商资讯中心
一度被打上 烧钱 标签的团购行业,在2012年也改头换面。近期满座、窝窝商城、美团等相继宣布扭亏为盈,还有数家团购站声称实现规模性盈利。
不过多名投资界人士对团购实现盈利表示淡定,他们认为实现盈利一方面表明了团购行业明朗的前景,但另一方面短时间、不成规模的盈利对企业和投资方没有价值,在长跑中成为 小巨人 才是价值所在。
多家团购站宣布盈利
2012年10月,满座首次实现盈亏平衡,并盈利一元钱,成为业内首家扭亏为盈的团购企业。尽管满座实现扭亏为盈的时间较其CEO冯晓海曾预估的六七月有所推迟,但业内普遍认为,满座盈利 一元钱 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其为团购行业扫清了 只赔不赚 的阴霾。
12月26日下午,窝窝商城董事长兼CEO徐茂栋对媒体宣布,公司已于12月实现 规模性盈利 ,其盈利规模达百万级别,成为了国内团购行业首家规模性盈利企业。
随即,美团副总裁王慧文1月4日透露,美团2012年12月销售额达8亿,持续扩大了美团叫其他团购企业的优势。与此同时,美团2012年全年的销售额则突破了55亿,并且实现了全面盈利目标。
缩减规模开支 谋求盈利界点
为实现企业盈利目标,多数团购企业2012年纷纷开启了相应的企业战略整改措施。其中,窝窝团的成功盈利即得益于其战略性地搭建了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模式。
据了解,窝窝团在意识到,仅靠借鉴沃尔玛模式、 不满意就退款 服务不能达成盈利愿景时,便调整了企业的战略方向,推出窝窝商城,以 促销+分销 的形式,让商家在窝窝商城上开设专卖店,并帮助商家即时出售剩余服务能力。截止目前,已经有10万家生活服务商户入驻商城开店,且每天仍有1000家商户入驻。
与此同时,窝窝商城也在控制成本、提高毛利方面做了相应改进。在面对团购整体行业低至一二折,行业平均达四折的优惠力度时。窝窝商城则是做常态化的优惠促销,通常为五折左右,大幅提高了企业的毛利率。
满座为实现盈利目标,每单团购的毛利已由原来的5%提升10%以上,部分品类产品的毛利率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满座还降低了其市场投入及人力投入力度。自2011年10月起,满座就开始减少市场投放费用,广告支出大为缩减;同时,满座的办公地点也由租金较贵的东直门,搬到了租金较低的酒仙桥;此外,满座方面还撤销了十余家亏损的地方分站,其员工数量也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精减.
美团则将其与商家结款等流程更换为多用电脑替代,并减少企业员工数量来提升企业毛利率。在市场推广方面,美团则一改此前大力投放硬广作风,将互联广告和消费者口碑传播作为主要推广渠道,以大幅缩减广告投放开支。
盈利与规模是否只能二选一?
虽然满座、窝窝团、美团均已实现盈利,但业内普遍认为其并不代表团购行业已经回暖,持续盈利问题仍然是困扰团购站的一大难题。
以满座为例,尽管满座现已实现 一元钱 盈利,但代价却是其销售规模从 亿元级 骤降至 千万级 ,同时,其试图向商家多收钱分利的结果也导致了大量商家的流失。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8月,满座的月销售额是1.04亿,为当时7家 亿元俱乐部 成员之一。而如今,其5300万的销售规模不及美团十分之一,在行业内仅位列第八。
业内人士对此认为,满座、窝窝商城、美团相继宣布盈利,主要是由于其企业自身收缩规模所致,就企业的发展而言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他们当然是想在资本寒冬里先保证自己 活下来 ,但互联讲究赢者通吃,通过缩减规模实现盈利对企业而言十分危险,简单的开源节流很难拯救团购行业 ,一名投资经理如是表示。
金沙江创业投资合伙人朱啸虎认为,团购毕竟是长跑,不论领跑还是跟跑都只是阶段性的,并不说明最后的胜利。 团购行业现在是寡头竞争阶段,盈利只是模式的证明之一。
互联评论人士齐麟亦表示, 利润不是靠省吃俭用节约出来的,而是通过业务增长获得。团购站前期过度烧钱固然不对,但仅靠内部缩减开支并不能带来利润增长。
另一方面,齐麟则认为,满座、窝窝团、美团的盈利至少代表一种趋势, 尽管团购企业目前的盈利持续性还有待考察,但只要团购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停止烧钱、不再搞价格战和恶性竞争,团购亏损的魔咒迟早会被破除。 (来源:DoNews 作者:余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