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央企海外内讧背后的真问题
TUhjnbcbe - 2020/8/12 13:21:00
北京白癜风治好要多少钱

央企海外“内讧”背后的真问题


摘要:一位资源类央企负责人对本报表示,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恶性竞争,一方面抬高了交易对象的价格,另一方面,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形象。(5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不少民企想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却难以“走出去”,而在境外投资并购四处开花的央企却在海外展开了恶性竞争。”    影响中国企业整体形象其实倒尚在其次,关键的问题是——央企在海外的恶性竞争大大抬升了市场成本,变相导致了国有资产的贬值。


随着央企加快“走出去”步伐,困难和风险也在增加。其中,央企海外恶性竞争引起了国资委的重视。一位资源类央企负责人对本报表示,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恶性竞争,一方面抬高了交易对象的价格,另一方面,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形象。(5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不少民企想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却难以“走出去”,而在境外投资并购四处开花的央企却在海外展开了恶性竞争。最近几年,央企在海外“内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2010年,中央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就曾经忧心忡忡地表示,要发文规范中央企业境外投资行为,避免央企间的恶性竞争,防范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该负责人称,“近年来已经有好几个项目,本来可以花5000万-6000万美元收购,由于央企之间相互抬价、恶性竞争,结果花了1亿多美元。这是很不好的行为,影响非常不好!”


影响中国企业整体形象其实倒尚在其次,关键的问题是——央企在海外的恶性竞争大大抬升了市场成本,变相导致了国有资产的贬值。对此,一些业内专家往往将之归咎于我国境外投资体制的不健全,认为对央企海外投资没有形成制度性约束,更缺乏相应的追究机制,造成央企境外投资项目重复,催生了“内讧”。但在笔者看来,上述“理由”不过是一个表象因素,真正深层次的问题有二。


一方面,因为垄断体制的庇佑,很多央企并没有真正构建起有效且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运作机制,“不按市场规则办事”成为通病。回头来看看,央企何止在海外有恶性竞争行为,在国内市场上也屡见不鲜。比如在前不久的光伏电站招标中,一些电力央企就不惜血本报出低价获得中标,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一位参加竞标的企业人士如此形容当时的氛围,“去的都是很有实力的大企业,民营的如赛维LDK、无锡尚德等。最敢于出价的,还是央企‘国家队’。”国内如此,国外“内讧”也就顺理成章了,只不过国内的“争”缺乏关注,国外的“讧”更夺人眼球罢了。另一方面,由于央企带有行*级别的特殊身份,其海外“利润增长点”的多少,直接关系着央企的*绩和利益——正因如此,才会出现顾眼前不顾长远,为了争名夺利不惜血本砸钱的“内讧”现象。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钱,砸出去还能换取“效益”和“成绩”,何乐而不为呢?


一言以蔽之,央企海外“内讧”的主要根源在于缺乏规范运作的市场经营体制,不仅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企业伦理的塑造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庞大的海外经营资产并不意味着央企的国际化经营能力高,这是一个必须要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1
查看完整版本: 央企海外内讧背后的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