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它很酷藏着很多人类没见过的生物
TUhjnbcbe - 2025/1/25 20:27:00

编者按:

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是两江的生态屏障。复杂的地貌和良好的生境,为植物的生长演化和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物种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

自然保护区里的神奇动物,有的静静坐在层层叠叠的枝叶间,或攀爬于怪石嶙峋的崖壁;有的隐居在暗无天日的洞穴,或曳尾于深不可测的渊潭。而喀斯特森林里的植物,它们的叶片或许轻抚过恐龙庞大的身躯;它们的种子或许见证了欧亚大陆沧海桑田的变迁。

借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办之机,这些神奇的动植物向世界提交了自己的“生态答卷”,向你展示贵州生态优先、逐绿而行的绿色崛起之路。

本网记者吴蔚李思瑾

7月10日,记者从贵州省野生动物与森林植物管理站获悉,近五年来,贵州新发现的20多种动物物种,皆与喀斯特洞穴有关。

亚洲第一、世界第五长洞双河洞周元杰摄

贵州是世界上岩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地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喀斯特洞穴,无光照,相对恒温、恒湿,因与世隔绝,物种特有性极高,仿佛来自其他星球。

根据在洞内生活时间的长短,洞穴动物被分为洞栖动物、半洞居动物和洞居动物三类。

一种名为“白腹巨鼠”鼠类就属于洞栖动物,它们白天住在洞穴,晚上则趁着夜色的掩护到洞外觅食。吃饱喝足后,还不忘带点回去。带回的东西不仅有食物,还有筑巢用的树叶。

为避免洞穴内的潮气引起做窝的叶子发霉,白腹巨鼠最爱用带有芳香味的樟科叶子筑巢,若叶子仍发生霉烂,它将其拖到洞外丢掉,再采回新鲜树叶。

身处洞穴也要爱美的,还有务川臭蛙。它并没有因为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而放弃打扮——闪着翡翠般光泽的身上点缀着墨色斑点,一些斑点还镶着淡黄色的金边。受到威胁时,它皮肤上的腺体瞬间会分泌出难闻的黏液,刺激敌人离开。

务川臭蛙资料图

但作为蛙类,务川臭蛙“隐居”洞穴的习性尤为特立独行。尽管早在年就被首次发现、年被命名,务川臭蛙因缺少研究而显得神神秘秘。

年,科研工作者曾对务川臭蛙展开第一次大范围寻找调查,钻了几十个洞穴,总共目睹还不到15只。

与白腹巨鼠、务川臭蛙等出洞觅食、回洞休息的洞栖动物有别,半洞居动物和全洞居动物居住在洞穴的全黑带中,整个生命史都在洞穴中完成。半洞居动物相同的种类也能在洞外生活,全洞居动物则由半洞居动物演化而来。

双河洞内发现的红点齿蟾蝌蚪,通体透明,能看见跳动的心脏周元杰摄

洞内生物为适应特殊的环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态与结构。全洞居动物大都无眼、无色,但嗅觉和触觉器官异常发达。

洞穴中的盲高原鳅,全身近乎透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小小的心脏在跳动,油菜籽大小的七粒卵和肠道内半消化的食物,如同悬浮在身体里。

盲高原鳅资料图

每次科考人员进洞寻找盲高原鳅都十分不易。它们眼睛退化成一颗脂肪瘤,对手电筒光线完全没有反应,但头顶骨非常薄,可以通过头顶骨“听”到并判断周围细小的声响,它长长的口须还能“嗅”到各种气味。每当科考人员投下诱饵,它都能准确判断位置。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贵州境内哺乳类野生动物几乎都被发现,唯有喀斯特洞穴中,仍有很大一部分生物未被人类发现、认识。

一审:曹轶

二审:黄桂花

三审:王幸韬

1
查看完整版本: 它很酷藏着很多人类没见过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