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中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迎来了一位外貌“特殊”的患者,额部正中央长了一颗3.0cmX2.8cm的肿物。在该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志权教授的医治下,患者得到治疗,顺利出院。
谢先生现年51岁,来自阳江。两个月前,谢先生就发现额头正中间长了一颗“小米粒”,便自行挤压。不料,“小米粒”开始破溃,并伴随红肿。
谢先生不敢大意,为求治疗便就诊于当地小诊所。诊所医生诊疗后,予以中草药外敷治疗。不曾想,短短几天时间里,“小米粒”迅速增大,且未有消退的迹象。
看着额头上的“米粒”变大,大家都笑称谢先生是二郎神“开天眼”。谢先生甚是着急,医院就诊。医生对谢先生进行肿物活检术,活检结果让人大吃一惊:“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临床资料1病情由于病变位置是在额头正中央位置,如果直接进行手术切除,对患者的外貌影响很大,患者对此难以接受。因此,如果能完全切除肿瘤的同时还能保证患者容貌“完好”,这便是最佳方案。
2诊断方案患者额部皮肤来源鳞状细胞癌,虽目前从影像学看肿物未明显侵犯到额部骨质,但按照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的原则,术中肿瘤扩大切除后额部表层骨质亦需要做进一步的磨除,已达到明确的安全界,额部也会因此出现一个较大的缺损。
*志权教授表示:“传统的皮片移植修复和邻近瓣转移修复不适合谢先生了,我们考虑采用术中同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方式为患者额部缺损进行修复。”
3治疗过程手术当日,*志权教授团队成员分工合作、缜密配合,为患者行了“额部恶性肿物扩大切除术+游离左前臂皮瓣修复术”。
简单来说,就是把肿瘤病灶扩大切除后,从左侧手臂取一块连着血管的皮肤(即游离皮瓣)修复缺损部位。
为了尽可能减少患者颌面部额外的手术切口,*教授仅在患者耳前区通过3cm的切口分离暴露颞浅动静脉并通过该切口进行血管吻合。
最终,手术历时5个小时顺利完成,肿物得到彻底切除,并且患者容貌修复很理想。
术后第6天,谢先生顺利出院。
讨论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部、面部、颈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皮肤鳞状细胞癌病因尚不清楚,但与紫外线照射、化学因素、瘢痕、外伤、慢性皮肤病、免疫抑制等有明显关系。早期皮肤鳞状细胞癌是红色硬结,以后发展成疣状损害、浸润,常有溃疡、脓性分泌物、臭味,见于颞、前额及下口唇。有时癌组织发生坏死而脱落形成溃疡,产生恶性臭味。若癌细胞向深层发展,则形成侵袭性生长;若癌细胞向远处转移,则形成继发肿瘤。早期手术干预治疗对人体影响较小,不会引起浸润转移,预后良好。医生提醒,如发现颌面部各处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肿物,切忌自行处理,如挤压、割破等,不要到不正规的诊所进行不规范的所谓治疗,如外敷中草药等,医院相关科室,如口腔科、口腔颌面外科或头颈外科等就诊,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后果。
来源:医联媒体
责编:搬运工
往期推荐回顾1、中国距离成为口腔强国还有多远?
2、一图读懂“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
3、美白牙齿一次,最高能保持8年以上
4、“医疗乱象全国大整治”最后一个月
5、没把牙痛当回事,少年差点失去半张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