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丝(FT)是脊髓圆锥向下延续的一条结缔组织细丝,止于尾骨背面,起固定、稳定脊髓并缓冲头尾部对脊髓末端的牵拉作用(示意图)。由于新生儿和婴儿的后椎弓未完全骨化,经超声可对椎管内的脊髓、FT、马尾神经根以及脑膜进行观察。
示意图显示马尾和终丝
既往有研究发现,终丝在超声上表现为被马尾神经根包绕的条索状低回声结构,若终丝直径>2mm则被认为异常,可能与终丝纤维脂肪瘤有关。然而,正常终丝的更多声像图特征却鲜有文献分析。为此,韩国学者Myoungae等人回顾性分析了30例6个月以下正常婴儿的终丝声像图,文章发表在年第2期的Ultrasonography杂志上。
作者从3个方面分析正常终丝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1.评估终丝内部结构的可见性,尤其是中央管;
2.对比终丝与马尾神经根的边缘回声,将其分为高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
3.比较横切面和纵切面上超声区分正常终丝和马尾神经根的能力。
结果发现,30例中,18例(60%)终丝中央可见线样高回声或具有高回声缘的管状结构(图1),且该结构与脊髓中央管相连;其余12例(40%)终丝为低回声条索状结构,中央未见任何组织回声。
有中央管和无中央管结构终丝在横切面测量的平均厚度为0.09mm和0.07mm,纵切面则分别为0.09mm和0.0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与周围的马尾神经根相比,8例(27%)终丝边缘为高回声(图1和图2),余22例(73%)为等回声。
高回声和等回声终丝在横切面测量的平均厚度为0.09mm和0.08mm,纵切面则分别为0.10mm和0.0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8例(60%)横向扫查鉴别能力优于纵向扫查(图3),2例(7%)纵向扫查较好,10例(33%)二者无区别。
图11个月大的男婴脊髓超声图像。超声横切面(A)和纵切面(B)可见终丝(箭头)内的中央管。与马尾神经根回声相比,终丝边缘回声为高回声
图28天大女婴脊髓超声图像。与马尾神经根相比,横切面(A)与纵切面(B)上终丝(箭头)边缘回声为高回声
图天大女婴脊髓超声图像。横切面(A)上可识别终丝(箭头),纵切面(B)上不能区分终丝与马尾神经
作者指出,既往文献报道认为,脊髓超声上表现为内含中央管的低回声管状结构,而终丝为线状高回声结构。本研究中发现,正常终丝可表现为低回声索状结构,60%可辨别出中央管,而以往仅能通过显微镜观察终丝内的中央管。
软脑膜沿脊神经根延伸并与脊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连续,因此作者推测终丝和马尾神经根的边缘回声为软脑膜。
研究发现横向扫查比纵向扫查更易区分正常终丝,作者分析认为原因包括:(1)终丝位于脊髓正中,而马尾神经根相对分散;(2)由于棘突影响,纵向扫查并非在中线处,而是在稍偏离中线的位置进行。
此外,作者还指出,既往将终丝厚度>2mm作为判断终丝脂肪瘤的标准,本研究也将此厚度作为正常终丝的纳入标准,然而也有研究结合MRI认为,终丝厚度的临界值应为1.1mm(原始文献PMI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快来给我们留言讨论吧!
⊙学术主编/刘德泉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