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止血再认识"专访嘉宾
蒋宇钢: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会全国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湖南省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A1
颅底中线肿瘤手术的止血有哪些特殊之处?
蒋宇钢:颅底结构凹凸不平,再加上重要的血管,神经都穿过颅底中部,所以手术比较复杂,也是我们神经外科最难、最具挑战的一部分。正常情况止血没有问题,但是在输血麻醉这一块,有的并不是配合得很好。医院比较重视,会有成分输血,用一个回抽血装置,将血液回抽到装置里面,然后再重新输进来,这样做出血少很多。
如果在术中觉得渗血多的话,我们常用的止血药就是巴曲亭。我们用巴曲亭4、5支,然后把止血海绵泡在里面,盖出血点上,用海绵压迫进行止血。效果很好,一般压2分钟,基本上可以止住。其它手术出血最多就是动脉瘤和血管畸形,这是不能等的,否则病人%就会死亡了,要像消防队救火一样分秒必争。临床医生要深入认识这些疾病,学习各种高难度的手术,还有与患者家属沟通,所以医生是一份比较繁重的工作。
A2
在临床工作中,平衡一直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好多的年轻医生,具体怎么处理,给他们一些建议?
蒋宇钢:现在很多老年人看内科比较多,动脉硬化,脑梗塞,都长期吃阿司匹林,这对神经外科大夫会比较麻烦。因为阿司匹林吃了以后,原则上三周后再手术比较安全,最少要一周。所以如果只用阿司匹林没有加其他波立维等抗凝药,也可以不满一周手术,在第五天左右加入巴曲亭等止血剂,再加上术中一些应用,便可以开展手术。但如果两种药同时用,一个星期肯定是不能手术的。现在阿司匹林是不是都需要这样吃,临床上我不理解,可能有些医生有个人的看法,为了防止脑梗塞,都常规吃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后要开刀肯定会带来麻烦的。
A3
您遇到过因为过度抗凝导致颅内出血的患者吗?
蒋宇钢:有,不是很多,因为过度抗凝不是我们科用,是别的科用,比如心内科或者血管放支架后,长期吃抗凝药,结果发生颅内出血等情况都有,我也为很多这样的患者动过手术。每年我们科室大约有六七例这样的病例,当然是在医院发现的,我们手术把人救回来了,如果在家里就死掉了。所以抗凝并不是很好掌握的,在吃抗凝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严密监测,安全后才能让患者出院。如果病人出现过度抗凝颅内出血,如果要手术,则要用一些抗凝拮抗剂来抵消血液中出血状态,还要用止血药、血小板、血浆这些同时用,多个因素联合治疗颅内出血。
A4
您觉得国产止血药如何?
蒋宇钢:我觉得药物来说,巴曲亭算是比较成熟,其他的我们用的很少,以前用过的药也没有用过了,大概时代在进步,好的药出来以后,以前的药慢慢被淘汰了。我最近在一个会上讲过,巴曲亭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药,目前国内能够做这些药,国外有一个立止血,但是跟它比没有什么差别,巴曲亭感觉还好一些。因为我们同样用海绵和绵片去压迫,觉得效果更好,一两分钟就止住了。但也不是说立止血不好,国内能够生产这么好的药说明了我们制药业在进步,我们也很欣慰。
A5
您最近报道过降颅内压方面的研究,能否给我们讲讲?
蒋宇钢:颅内压监测是现在神经外科一个常见的小手术,把探头放在颅内,测定颅内的变化,如果病人颅压高,我们就查原因,是出血还是水肿还是其他原因。如果发现有水肿就尽快清除,一定要把颅内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大约以内,太低了也不行。颅内压监测也是神外临床比较重要的工作,国际上也很重视。
甘露醇是一个古老的降颅压的药物,现在研究发现,不但可以脱水,还有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大家知道自由基十分有害,所以甘露醇除了降颅压还有脑保护的作用。但是这个药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说老人、小孩儿肾功能不太好的病人,可能加重肾脏的损害。
A6
现在有很多指南和共识,您认为这些文件对医生临床决策影响大吗?
蒋宇钢:我觉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毕竟这些指南都是比较有影响的医生做的,综合各种因素才写出来的。但是临床上个体化差异比较大,我们不能太教条了,有时候需要一些调整。咱们现在国内好多指南有的是模仿国外的,跟着美国、欧洲走。建议医生先把国外参考一下,再把国内指南看看,更要根据临床的实践,自己总结一些经验。其实好多用药是有些经验的,比如嗅隐亭、纳洛酮在植物人促醒方面,我们的用量是规定剂量的好几倍,虽然完全超出了正常用药剂量,但是治疗结果确实有效。我们也发过一些文章,但是没有权威文章出现的时候,很难得到认同,可能这需要一个过程。
“药物止血再认识”专访嘉宾:蒋宇钢
赞赏
长按